你们有没有觉得《论语》其实很肤浅?
这个事情解释起来倒是不难,主要是因为现代汉字词义相对春秋时期来说,已经迭代无数个版本。
可能在春秋时期只是生活中随口说的一句没啥意义的话,在经过后代无数腐儒“六经注我、我注六经”中,变成了神话传说。
由于孔丘固执周札,干尽了倒退复古的勾当,在春秋末期虽有少数旧贵族吹捧他,但总的说来,在那个大变革年代,孔丘的名声很臭,以挨骂居多。到战国时期,我国已进入初期封建社会。孔丘的孙子孔伋及其再传弟子孟轲,进一步发展了孔丘复古守旧的政洽学说,并将孔丘的唯心主义哲学加以系统化、理论化。但在秦朝和汉初,基本上是法家占主导地位,懦家则受到新兴封建主的抵制和批判。 汉代中期以后,懦家的处境开始发生变化。从汉元帝起,几个汉代帝王相继大力提倡孔孟之道和谦纬神学,孔丘也首次被追封了“头衔”,这就是“褒成宣尼公”。孔丘的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、南宋朱熹等懦生的加工、锅发,以及反动统治者的倡导,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,孔丘这个人,也逐渐被抬到“吓人的高度”。从唐以后,孔丘被进一步追封了一系列“阔得可怕的头衔